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批示精神,更好地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,上級黨委組織機關及非公企業黨員、積極分子觀看了電影《鄒碧華》,學習時代楷模人物的先進事跡。剛接到通知知道要觀看《鄒碧華》這部電影時,我在想:他是個什么樣的人,為什么要為他拍攝一部電影。看完影片后,我才知道,他是北大博士生,上海高院院長。他是一位公正為民的好法官、敢于擔當的好干部。也正是在這樣的崗位上,鄒碧華用一生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。
觀影中印象頗深的有傳達室的“老賀”,平時大家只覺得他一個管收發報紙的,跟個看門的老大爺一樣,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,都稱之為“老賀”。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對事卻十分“較真”,投遞郵件時候字體不清楚的一律退回,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,本著這樣的執著認真,他一年能為院里節省700多塊錢的郵差費,而且,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,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。當鄒碧華別有深意地讓“老賀”講述日常工作的時候,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訴了現場的人,一年接收郵件多少封、發送郵件多少封、發送文件是多少件。也就在此時鄒碧華告訴了在座的人,賀青山從部隊轉業的時候已經是營級,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員。“他二十五年如一日,兢兢業業、不計名利地做好本職工作。”賀青山的例子,生動地教育了在座者: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崗位,只要盡職盡責,做好這個工作,那就是不平凡的人。
當司法改革來臨時,由于每一項改革都涉及司法領域深層次問題,前進一小步都特別困難。鄒碧華卻仍是要啃這塊“硬骨頭”,在一大批反對、抱怨聲中,他逆流而行,從未放棄——一幕幕矛盾與沖突,真實再現了鄒碧華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,展現了一名好黨員、好干部、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當“燃燈者”的崇高精神。
當影片最后的特寫鏡頭落在鄒碧華那滿屋子的書的時候,我們感動之余心生敬畏:他在不停的為自己充電的同時,還不斷總結好的工作方法,以便指導后來者,這種把工作的熱愛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,太值得人尊重!
通過觀影大家紛紛表示,鄒碧華同志的事跡真實感人,特別是在改革發展中體現出的黨員干事創業、擔當作為的魄力和決心,值得所有黨員學習。
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把這種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,以優秀人物為榜樣,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對黨忠誠,擔當作為,愛崗敬業,勤政為民,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,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要求來鞭策自己,事事沖在前面,起到模范帶頭作用,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。
(董 健)